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新房与二手房的撕裂,涨价去库存没有见效!

时间:2023-08-27 20:28:33    来源:腾讯网

合肥上一轮的行情,可以有很多原因,如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流入、调控导向、收入水平提升等等,但肯定离不开:供求关系和新房价格上涨。

2020年10月30日,滨湖区金融板块的BK202005地块拍卖,引来融创、保利、高速、万科、旭辉、佳兆业等22家房企参与竞拍,最终被佳兆业拿下。

虽然表面上楼面价并没有明显上涨,但这块地自持面积31800㎡,租赁用房面积占比高达43.5%,算是隐性“地王”,后期备案价大涨成为必然。以此为引,土拍结束后便引爆了滨湖楼市,周边二手房连夜上涨,随后传导到其他区域,引发新一轮行情。


【资料图】

伴随着短时间内急增的购房需求,原本供应量就偏低的新房市场,呈现出一房难求的局面,由此也引发了大量市场乱象,进一步助推了市场的热度,到2021年4月发布摇号新政后,才遏制住了种种乱象。

我们看在这一轮行情,土地供应量和新房价格上涨,在其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或者说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把合肥很多滞销多年的楼盘都清盘了,连北城都阶段性出现抢房的市场,直到第四季度前后才开始降温。

不过在22年3月开始市场是有明显回暖迹象的,但被突如其来的封控打断,后面又叠加房企频繁暴雷、整体市场低迷等因素,两轮调控也没有明显起色,二手房的价格也一路下滑,也许如果没有连续的突发状况,合肥的二手房价格已经稳住了。

当然了,事情已经发生,就没有“如果”了。今年在2-3月因为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爆发,销量大涨之后,便一路下滑,并且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市场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买卖双方都慢慢的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价格也开始迅速下滑。

新房也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在5月中旬开始就出现了明显降温的迹象,之后也是一蹶不振,7月又冷了一个档,虽然市场上“信号”频发,在没有实质落地之前,也没有起到太多作用,8月依然低迷。

在最近这两年的楼市当中,土地供应量依然是偏低的,而且有些特征越发明显,就是地块面积和容积率。

以2022年为例,市区全年供应的57宗居住用地(不含租赁、安置)中,300亩以上只有置地中心,200亩以上只有招商璟园,100-200亩有9宗,50到100亩有30宗,50亩以下有16宗,还有几块30亩以下的。

地块面积小的同时,合肥目前的容积率大多都在2.0左右,加上起步户型加大、改善户型占比增加,实际可售房源数量很少,只有二三百套或者几栋楼的项目并不少见,我们可以理解为供应量和库存依然是持续低位的,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另一条脉络更加清晰,就是价格,2021年6月开始执行集中土拍之后,合肥新房在2021-2022年是执行毛坯限价制度,期间各个区域的毛坯限价虽然也大多经历了向上的调整,但客观的看待,除了少量板块,涨幅并不算明显。

不过新房价格贵不贵,参照物很重要,二手房价格的持续下滑,让新房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其实新房价格比二手房贵也正常,毕竟产品在升级,但这是建立在同地段的基础之上,因为房子的价值并不只是单一的居住属性,外部位置、配套、环境和学区等都是房价的组成部分。

时间到了2023年,取消土地集中供之后,合肥的土地供应频率增加,改为每月一次,也新增了两个明显变化:供应地块位置、价格。

我们看2021-2022年,是供应了很多优质地段的新房,如上玺、珺和府、星澜湾、时代星河、悦玺、尚宸院、天珺、锦上/锦悦、东新壹号、九璟湾、置地中心、信达观棠、臻悦、伟星政务等等,都是热门板块或者区域核心位置地块。

但是今年供应地块,热门板块或者核心位置的地块明显大幅减少,开发商拿地热情也迅速降低,不少地块流拍。当然,俗话说“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今年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更加直接的原因。

就像前几天班长写的《另一种思路,现在新房其实是没有刚需的!》这篇文章,一二手房价差的拉大,让新房成为改善需求,而且市场上一些次新房与新房之间,品质并没有太大差距,刚需被大量挤压到了二手房市场。

所以7月合肥二手房价格虽然下滑,但销量是上涨的,8月也相对稳定,与新房市场销量下跌,截然不同。

在整体楼市下行、二手房价格处于下跌通道、信心丢失的阶段,新房价格再次大涨,而且地段大多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买房人会慎重考虑价格/价值是否相符的问题,尤其在改善为主导的市场,买房人会更加挑剔。

目前的结果是二手房并没有因此拉高,新价格体系的新房大多遇冷,也宣告这一轮涨价并没有起到向上的推动作用,反而因为去化惨淡,还把市场往下推了一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