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短视频”是指短视频平台上的剧集营销物料、精彩片段、花絮,以及二次创作,包括解说、混剪、盘点等。追剧短视频是当代大学生课余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对于这一新兴的网络文艺样式,他们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访谈,这里呈现的是6位大学生的具体感受。
顺应碎片化传播,拓宽观剧选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某2019级本科生:我看剧频率不高,一个月一部,但追剧短视频每天都会刷大概两三个,不过基本是被动观看的,而且大多是剧情归纳类。只有碰到特别喜欢的电视剧,我才会主动到各个平台上搜索跟这部剧相关的“二创”内容。
追剧短视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追剧习惯。以往我追某部剧都是因为视频平台推荐或者身边朋友讨论,但现在如果我对某部剧感兴趣的话,会先去网络上看相关短视频,提前了解这部剧。我对剧集的整体认识会被这些短视频影响,如果追剧短视频呈现的剧集内容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就对这部剧失去了兴趣。另外,追剧短视频拓宽了我的观剧领域,在传统长视频平台上我通常都是按照平台给定的分类去寻找新剧集,但追剧短视频会给我推送一些自己没接触过的内容种类。
追剧短视频,对我来说,提供了娱乐价值;对剧方来说,是非常好的宣发手段;对短视频制作者来说,是赚取流量的好方法;对影视行业来说,是反推剧集创新发展的动力。总的来说,我对追剧短视频持积极态度。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某2019级本科生:我看剧频率挺高的,一周一部。我主要看两三分钟的那种剧情归纳类的追剧短视频,特别是恐怖悬疑题材的,因为它可以让我快速把握剧集内容。在解说的“陪伴”下,我也能接受很多恐怖片段。其实追剧短视频兴起就是因为它顺应了碎片化时代,便捷、短时,迎合了用户的观看需求。
虽然追剧短视频在逐渐占据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并没有对我的观剧习惯产生太大的影响,只是丰富了我的娱乐观赏模式而已。我依旧会选择在视频平台看一部完整的剧集。因为追剧短视频会限制人的思考能力,我不喜欢被它们左右我的看法。
我觉得追剧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在激发创作者热情、为影视作品扩大传播的同时,也可能分走影视作品流量、引发版权纠纷。
赋予原作新的解读角度
深圳大学法学院某2020级本科生:“注意看,眼前的女人叫小美。她接到了瑜伽馆打来的电话,刚去世的闺蜜,把会员资格转给了她……”当下,以类似的表达开头的追剧短视频层出不穷,堪称“复制粘贴”。但除了简单粗暴的剧情概括,公式化、模板化的解说词之外,也有不少追剧短视频突出独创性。有的把解说词写成优美的诗文,有的将台词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说唱,有的用上了京剧的戏腔,还有的则以深入的思考、独到的观点提炼情节,赋予原作新的解读角度。
某个制作者的《甄嬛传》解说视频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便已经看了很多次的《甄嬛传》,我还是从他的视频中获得了不少启发。在某一期视频里,他聚焦太医温实初的徒弟卫临。作为配角,卫临在一般观众眼里“存在感”薄弱,但这位视频制作者发掘出小角色的闪光点,经过细致的分析,认为卫临较之温实初更善于察言观色,所以他才有能力取代师傅,成为剧情后期甄嬛的心腹。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解读也使得原本有所缺失的人物弧光更加圆满。
像这样的追剧短视频,往往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让人们对角色的固有成见有了微妙改观。它们亮点迭出,精彩纷呈,不仅很“下饭”,有时还会令你茶饭不思,只想追完。
警惕被“算法”牵着走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某2023级硕士研究生:我每次刷视频都会看到追剧短视频,只要我点开剧集相关的某个词条,它的相关短视频就会频繁推送,其实我是被算法“圈”进去的。我很难判定自己刷追剧短视频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因为我打开词条时是主动的,追剧短视频推送时我是被动的,但完整地看完这个短视频似乎我又变成了主动。
追剧短视频拓宽了我的观剧选择,让我接触到更多作品,但它始终没办法完全展现这部剧。其实不难发现,大部分追剧短视频的创作者都是在反复剪辑剧集中的高光时刻,一般而言太过精简了,让我觉得体验感不足。
我不希望遇到两类追剧短视频:一是剧没有完整更新就进行大量剧透的,二是视频质量极差、影响观感的。尤其是第二种,它们都有相似的特征,文案劣质、AI声音、土味配乐,没有品位,没有价值。
短视频平台火起来之后,很多片方都会利用短视频来做宣发,但他们所选择的宣传重点可能会给受众设限。比如,有的电影宣传时打出“情侣们必须一块儿去看”之类的标语,让我对这个电影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印象。追剧短视频还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对传统影视剧进行分流。我身边不少人会觉得自己通过短视频已大致掌握剧集内容,没必要再花费时间去观看完整剧集。
无法取代完整观剧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某2019级本科生:我看剧集的流程很固定:视频平台给我推荐各种新剧的混剪视频,我认为某个混剪视频不错,就会开始看那部剧,看完剧后如果意犹未尽,就到平台上继续看相关的混剪短视频。简单来说,我先看了混剪短视频才开始追剧。
我自己尝试过制作一些“二创”短视频,所以我特别能体会到优秀短视频作品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创作者的编导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明白完整地讲故事,大到主要剧情小到情绪变化,力求让受众沉浸其中。当然,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也能很好地抓住受众眼球,比如背景音乐的选取完美适配剧情、节奏,设置左右声道以体现多人物间的对话等。
我认为刷追剧短视频不能称之为“追剧”,因为追剧其实追的是一个过程,比如说准时蹲守屏幕前、花费足够长的时间精力去深入剧集并进行个性化的体验。这个过程所带来的精神价值、情感体验,跟短视频追剧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不难发现,追剧短视频大同小异,来回就是那几个剧中的精彩片段,有限的创作素材限制这些短视频的生命周期,它们的用户黏度也没有传统剧集那么强,自然是无法取代传统剧集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某2020级本科生:用刷短视频的方式看完一部剧,能叫“追剧”吗?我认为不尽然。就像把一件衣服上的每块布料拆散、剪碎,重新缝出来的衣服与原本的那件相比显然不一样。碎片化的追剧短视频也是如此。有的剧风格细腻,以充沛的细节刻画表现温暖的感情,但许多追剧短视频停留在概括情节的层面,过于关注剧情的反转,忽略了关键的细节。一些二次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严肃的价值观,比如有的短视频,通过突出反派角色戏剧性的神情,来达到滑稽、搞笑的效果,却让观众在欢笑声中忘记了他们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还有部分创作者在解说类的视频中“夹带私货”,以主观看法歪曲原作、误导观众,甚至为了流量博人眼球、挑拨情绪,带来了不良影响。
传统的追剧方式无法被替代,然而屏幕上情节拖沓的电视剧、现实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又让追剧短视频的出现并受到热捧成为一种必然。我们需要高密度的信息容量,需要把一百分钟的“原料”浓缩为一分钟的“精华”。但遇到一部符合自己口味的好剧,不妨完整地欣赏,用心观察镜头的转换、布景细节的精致、演员腔调的变化……放慢脚步,你会获得更充分的休憩、更丰富的滋养和更深刻的启迪。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