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奔向太空。神舟十六号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历时约6.5小时,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18时22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场面再现。
18:22会师
(相关资料图)
5月30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
16:29对接
5月30日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09:31发射
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06:42出征
5月30日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景海鹏(右)、朱杨柱(中)、桂海潮在出征仪式上。
历经约6.5小时成功“到站”
昨天清晨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位航天员迈着稳健的步伐依次走出。
9时31分,随着“点火”口令下达,长二F火箭飞向太空,大地都随之轰鸣,但三位航天员稳稳地坐在座位上,神态轻松,甚至感慨“很舒服!”“坐火箭太爽了!”
火箭飞至半空,航天员透过舷窗回望地球。“相当漂亮!”“之后会更精彩,更漂亮!”当桂海潮手中的笔能轻松漂浮在半空中时,神舟十六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在紧张工作的同时,神舟十五号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始终关注着神十六飞船的飞行状态。当神舟十六号飞船顺利飞抵200米停泊点,等待下一步的交会对接时,他们热情地打招呼:“神舟十六号,我们在空间站已做好迎接你们到来的准备,一会儿见!”
飞船在19米停泊点短暂停留,透过摄像头,空间站组合体的“T”字构型清晰可辨。十字坐标相合、对接机构捕获,历经约6.5小时的飞行,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功“到站”。
交会对接难度再升级
本次任务中,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采取径向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停靠在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这是在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难度再升级。
“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径向对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试验队队长丁同才介绍,对接机构面临与多构型、大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刚性连接等全新挑战。
为做到百分之百精密对接,神舟飞船试验队开展了上百次地面捕获缓冲试验,确保对接环捕获目标的时长限制在数秒之间,将对接的同步性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使飞船对接机构在对接瞬间即可快速捕获空间站,随后平稳可靠地锁紧对接面,保证神舟飞船安全停靠。
爱好书法的神舟十五号乘组准备了一份“见面礼”——“十五圆梦凯歌还,十六飞天旌旗展。欢迎队友!”的对联在空间站内贴起。
“神舟十六号,我已打开节点舱舱门,欢迎你们来到天宫空间站!”“神舟十六号明白,已经看到你们了!”18时22分,随着轨道舱前舱门打开,两个乘组的航天员彼此挥手致意,邓清明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费俊龙与率先进入空间站的景海鹏紧紧拥抱,随后,朱杨柱、桂海潮也依次踏入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拍下“全家福”,中国航天员“太空会师”照片再“上新”。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5项实验探索空间生命奥秘
跟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一同飞天的,有5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的实验物资,重约23.6公斤,体积约95升。在空间特有的微重力、宇宙辐射、节律和磁场变化条件下,这些项目将研究人和各种生物的存在和响应,探究生命现象本质。
继神舟十五号飞天任务启动空间站三舱科学实验机柜后,实验舱将再次迎来线虫实验。在“空间辐射暴露引起线虫发育过程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影响研究”项目中,一个装载着4种线虫的线虫芯片实验盒被带上太空。科研人员将利用全自动微流控系统对线虫个体的在轨发育和损伤效应进行观测,分析长期辐射暴露对DNA损伤修复及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该实验有望为揭示长期在轨人体对抗空间辐射损伤机制、挖掘靶分子在航天辐射医学防护研究做贡献。
生物实验的“常驻嘉宾”、科学家最喜欢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也再度亮相。科研人员本次将利用野生型、3种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开展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网络研究,揭示植物感受微重力环境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网络。
此外,装载肝细胞、内皮细胞样品的“微重力环境对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生长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包含8个核酸实验单元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等项目也一同进入中国空间站。
昨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在学院路和沙河两校区集体收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带着全体北航人的祝福,期盼北航桂海潮老师等3名航天员出征顺利,圆满凯旋。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侧记
9岁“老航天迷”酒泉圆梦
实习记者 何蕊
昨天清晨5时许,初夏的戈壁滩,朝阳还未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凉意。离航天员出征仪式还有一个多小时,小小的东风航天城就已经沸腾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前,人群熙熙攘攘,航天工作者、各界群众代表等千余人自发聚集在道路两侧,翘首以盼三位航天员的亮相。
等待的人群中,9岁的李梓赫虽个头不高,却努力地踮着脚、探着头,目光注视着航天员即将出现的方向。他来自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这次是和妈妈一起坐飞机换火车,专程从北京跋涉千里来到酒泉,观看神舟十六号发射的。“我喜欢看航天类的图画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航天画展和航天科普讲座。”李梓赫是个“老航天迷”,自打记事以来,每场火箭发射的直播他都不会错过。“这次和妈妈一起,实现亲眼见证火箭发射的梦想!”孩子对航天的这份热爱,得到了妈妈贾女士的大力支持,“这次来酒泉,就是希望他亲眼见证这个时刻,在心中埋下航天的种子,激励他努力学习。”
6时42分,随着热闹的人群安静下来,《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位航天员迈着稳健的步伐,依次从问天阁走出。走在最前面的景海鹏,脚步从容稳健。第四次出征太空的他,有着航天老将独有的淡定。时隔7年,他要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场胜仗,带领年轻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又一次向太空发起冲锋……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朱杨柱。”“航天员桂海潮。”
“出发!”随着一声令下,欢送的人群挥舞起鲜花、国旗,“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祝你们成功!等你们凯旋!”在一片呐喊声中,载着三位航天员的汽车缓缓驶向发射场……
揭秘
神舟飞船穿上热控“出征服”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已经开启“太空出差”之旅,将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的在轨轮换,驻留约5个月。面对极端高低温的宇宙环境,神舟飞船如何散热,又如何保暖?一件出自航天自动化生产线的热控多层“出征服”,守护着飞船在轨的稳定运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突破了基于超轻超薄、弹性网状材料的航天器热控多层集成制造技术,实现了热控多层的批量数字化设计和自动化制造。
这件为神舟飞船定制的太空“出征服”,由轻质薄膜和高伸缩网状材料组成,蓬松轻薄。不过也正因如此,在铺设和缝制过程中,会出现褶皱、多层叠放不易精准重合、裁剪后容易开散等难题。对此,研制团队通过铺缝一体设备加以解决,对热控多层内部进行仿外轮廓形状缝制,有效避免了热控多层裁剪后的开散问题,还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铺设。
研制过程中,“智慧大脑”——热控多层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也帮了大忙,为包裹在形状复杂设备表面的热控多层进行了数字化拓扑建模,还对整艘飞船表面的热控多层做了智能包覆、快速分块和搭接设计。
火箭整流罩解锁很独特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整流罩保护着卫星、飞船等“乘客”不受外界气流、热噪声等环境影响。待完成使命后,整流罩要及时“开门”,让“乘客”安全“下车”。而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解锁打开整流罩两个半罩的方式与众不同。
目前,我国长三甲系列、长五系列、长七火箭等大多数火箭整流罩的“开门”动作,都是用火工品解锁分离。长二F火箭则比较特殊,它在国内首次使用一种机械锁式机构,其特点是多点联动,有点像飞机的舱门。
为什么要选择机械锁解锁?机械锁承载力强,安全性、可靠性更高,具备可检、可测、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载人火箭的特殊性,决定了火箭整流罩解锁装置既要满足正常飞行,又要满足逃逸飞行,并在逃逸飞行时承受住一定的载荷压力。”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机构专业副主任师乐晨介绍,研制团队经计算确定锁的数量、连接力和空间位置布局,最终使用5种规格共计32把锁作为整流罩解锁机构。
32把锁分布的位置、大小、间距都不同,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每根拉杆就如同琴弦。乐晨说,相比火工品分离解锁,这套机构要控制解锁力不能太大,锁也要足够结实,不能在运输、起吊等过程中发生大的变形。在解锁时,这32把锁要在不大于0.1秒的时间内同步解开,整流罩才能顺利“开门”。未来,研制团队还会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持续提高载人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官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