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建立多样化立体性的盐碱地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提高区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提高粮食保障能力,深化利用盐碱地生产的各种饲草植物、功能植物,构建适合不同区域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滨海盐碱地改良以“改”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技术资源投入成本高,而且盐碱地开发用途较为单一,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当前,亟需构建以耐盐碱作物、新品种为基础的综合性一体化解决方案,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建立适生控盐与生态化利用的盐碱地绿色发展新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近年来率先布局启动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盐碱地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就是在黄河三角洲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盐碱地的粮油作物、饲草作物和特色作物产能提升技术体系。
具体来讲,轻度盐碱地着力解决粮油作物产能和养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破解轻度盐碱地低投入技术需求和绿色消障产能快速提升技术难题,重点开展耐盐高产品种鉴选、微生物抗盐促生、化肥减量增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形成滨海盐碱地粮油作物丰产增效技术模式,实现多产粮目标。
中度盐碱地着力解决饲用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盐分表聚化严重等问题,从优质品种筛选、高效阻盐培肥、多水源利用等层面攻关,破解中度盐碱地障碍消减与饲草作物产能提升难题,实现产得好目标。
重度盐碱地着力解决适生耐盐碱特色作物少、含盐量高且盐分淋洗难等问题,从快速脱盐、智能调控、适生种植等层面攻关,破解重度盐碱地快速排盐与适应种植难题,实现有特色目标。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盐碱地改良团队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