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飞出象牙塔。
几年前,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经常看到新中国雷达研究领域的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老人忙碌的身影。几十年来,毛二可院士除了在实验室潜心研究,还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市场。如今在生命探测、网联测试、智慧交通、智能矿山、智慧机场等领域大放异彩的理工雷科,正是2009年以毛二可院士创新团队为主导,北理工科技成果作价600万元入股成立的。它也成为依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等新政策成立的第一个学科性公司。毛二可院士说:“工作上更顺当了,就觉得在这有一个主人翁的感觉,跟自己更贴切了。”
作为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性公司,理工雷科基于北京理工大学毫米波雷达的科研技术成果,研发出多款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其研发的机场鸟情探驱管一体化系统,在北京、天津多地开展试用和保障任务。成立14年后,理工雷科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投入研发经费数亿元,转化形成了边坡雷达、鸟情探驱管一体化系统、汽车毫米波雷达等数十款新产品。
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立宁介绍:“我们这套系统是可以通过雷达以及光电这样信息化的技术,对机场半径十公里范围内的鸟类进行自主探测,用强声等方式对鸟类进行驱离的操作。布设到机场,对我们的飞机起降的安全性,能有很大的保证。”
同样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民的,还有北京工业大学乔俊飞教授团队。他创建的北京工业大学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是我国环保自动化领域首个省部级实验室。今年五月,该实验室研发的两项技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水质智能检测技术”获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获评银奖。
乔俊飞教授介绍:“现在所有处理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实际的数据,所以我们是真刀真枪做研究,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
从2014年1月,北京市发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简称“京校十条”,到2022年9月,发布《北京市关于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评价中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问题,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弊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飞出象牙塔。
来源:BRTV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