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家上市险企2023年一季报已全部揭晓。这也是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个新会计准则后,这五家公司首次披露财报。
(资料图片)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一季度合计净赚865亿元,其中中国人保实现净利润117.21亿元,同比增长230%,新华保险实现净利润69.17亿元,同比增长114.8%。
A股上市险企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来源:界面新闻整理
新会计准则带来有利影响
新保险合同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包括三方面:一是原准则下保费收款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新准则下保费收款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收入,并剔除其中的现金价值成分。二是原准则下负债评估的折现率使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使用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三是新准则按照利润来源,区分承保业绩和投资回报业绩分别列示。
新金融工具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包括两方面: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分别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要求基于历史损失信息、当前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对预期信用风险损失进行估计,并计提减值准备。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从2023年一季度情况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基本保持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不大;从利润表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利润总体实现正增长。
两个新准则对营业收入大主要是由于原准则下保费收款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新准则下保费收款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为收入。例如,10年期趸交保险产品,原准则下一次性确认收入,新准则下在10年内分期确认收入。10年期期交保险产品,交费期限为3年,原准则下在每年交费时确认收入,新准则下10年内分期确认收入。
此前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曾表示,新准则对保险公司收入确认原则的调整,合理挤出了保费收入中含有的较大“水分”,将有效抑制保险公司盲目扩大收入规模的短期冲动,有助于保险公司重新聚焦可带来长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险产品,更加谨慎地研发具有合理利润率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体现“保险姓保”的保险本源。
“两个新准则作用是正面的、利好的,实施两个新准则一定会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将再上新台阶。”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强调。
寿险触底反弹
今年一季报,在转型中浮沉已久的寿险业在利润和新业务价值上均显出暖意。
新业务价值可以体现寿险企业的成长性。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至137.02亿元,其中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均同比正增长;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39.71亿元,同比增长16.6%。
利润上,平安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71亿元,同比增长104.5%。人保寿险实现净利润29.86亿元,同比增长36.5%。
另外,寿险保单的质量也有所改善,比如中新华保险重点发力的银保渠道一季度长期险首年保费 154.85 亿元,同比增长 1.6%,来自期交的保费为51.89亿元,同比大增75.1%;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单期缴规模84.43亿元,同比增长4.2%。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过去人身险行业渠道转型压力已基本释放完毕,当下高价值率保障型产品销售已持续降至历史低位,今后随着代理人队伍规模的逐渐企稳、绩优人力产能的不断提升、线下展业恢复助力保障型产品销售回暖,以及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炒停售”推动储蓄险需求的持续释放,2023年头部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速在低基数下有望实现集体转正 。
4月26日,国寿集团副总裁、中国人寿总裁赵鹏在公开活动上指出,2023年,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复苏,寿险业也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行业又站在了一个关键节点。回升态势能否持续、能走多远?既有赖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中国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更需要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但赵鹏同时强调,一季度的价值增长主要是规模增长带来的,业务结构未得到明显优化。因此,相较规模,行业价值复苏仍面临一定困难。不过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如队伍规模降幅收窄,产能不断提升;银保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前三个月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较高,渠道价值率得到明显提升。医疗险、大健康养老生态等新增长点逐步体现。
受保险业表现改善和市场乐观情绪影响,保险股本周表现抢眼。截止3月28日午间收盘,新华保险本周累计上涨超18%,中国平安累计上涨10.36%,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也均实现5%以上涨幅。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