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一个学生在二刷《肖申克的救赎》的一些思考-关注

时间:2023-01-25 22:57:41    来源:哔哩哔哩

这一篇谈不上文章,最多算是笔记。主要想分享一下自己看时的思考,也是一个记录,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指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监狱是个很奇怪的地方,起初你恨它,然后慢慢习惯它,再久一点你就离不开它了,这就叫‘体制化’。”

“等你在这里待够五十年再下结论”

Brooks:四十多年来一直在监狱图书馆里工作,给囚犯们带去书,也会帮忙传递交易的物品,有一群朋友,即使安迪也来到了图书馆,brooks依然是被需要着的。我想他在这里可以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前四个——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也许也有第五个-自我实现吧)。但出去后情况完全改变,虽然假释委员会给了他住处和工作,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但给不了他监狱里的友谊和尊重。Brooks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难评判Brooks他的这种需要怎么样。可能作为监狱外的人,可能会这样想:在外面的世界,可以吃饭的时候不用担心吃到虫子,上厕所的时候不用向别人获得许可,可以去任何地方,不必因为走出监狱大门被冠上越狱的罪名被射杀......拥有监狱里得不到的自由。由此看来,brooks在监狱里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对此的满足,不愿离开是可笑的。

但是,外面的世界对于brooks来说,与我们是大不相同的。我想,他出去的那一刻,虽然穿着西服,十分体面。但是与初进监狱时的一丝不挂,身上覆盖着药粉,眼睛半瞎无异。进监狱时,为了让犯人们改过自新,剥夺了他们在外界的所有东西。但在五十年后把brooks释放出监狱,看似把之前剥夺的还给了他,但其实是第二次的剥夺,剥夺了他的朋友,和他的尊严,他习惯的监狱里的一切。此时的brooks没有了进监狱时的年轻,他的精神和身体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失去了社交和尊重的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可怜、可惜,虽然不知道年轻时的他是因何罪入狱,但经过监狱改造后电影镜头中呈现的他显然是一个热情善良热爱生活的小老头,用那套送他进监狱的评判标准,他应该已经无罪了,应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有美好的生活。监狱改造他让他符合评判标准,但还他正常人的权利的同时,没有还他美好的生活。(沙漠)

暂且不谈监狱应该怎么办帮助那些改过自新的囚犯回归社会,显然为那些长期囚犯提供临时住处和工作是不够的,但这是大环境,身处其中,难以改变。

因此,着重探讨身处其中,我们该怎么办。说说监狱,进入肖申克监狱,不管有罪还是无罪,都是被扒光了丢到了这个大环境里。(突然发生,无能为力?)(我就顺着思路说下去了,先不想思辨啥啥)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对它一无所知,首先最重要的是适应融入这个环境,安迪刚进入这里时遵循着狱警那些不合理的几乎是侮辱人格的要求,不说无用的话,不随便出头。那些出头鸟,即使是在典狱长说“有什么问题吗”之后问何时吃饭,都遭到狱警毒打。不管是什么地方,不仅有明面上的规则,也有潜在的规则。而弄清楚这些潜规则,需要观察。(人生哲学包含两个内容:首先是对生存状态的研究与描述,然后才是在此生存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生存态度或生存对策)此时若仍然像先前所处环境中肆意妄为,可能下场就像那个死在狱警棍下的胖子那样(敢于“不敢”)。(哈哈,现在虽然是在说全新的环境,但我想很多人可能在原来那个相对熟悉的环境里也在违反着潜在的,甚至明面上的规则吧,当然规则是否合理另说)

而一切这些的目的,我想应该是为了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开始的一个月,安迪自闭,也许就是在不断地观察和研究这个环境,先熟悉了这个环境,再提出相应的生存态度与对策。遵守规矩是人类社会的“自然选择”,遵守监狱里的规矩可以像brooks、red那样在监狱里有余力去做做小生意,养养鸟。从恨它转为习惯。在将监狱里的生活变为习惯之后,不必因为一些琐事过度烦恼,此时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想其他事。我认为这个时候,brooks出狱后自杀和安迪成功越狱去到Zihuatanejo(那个墨西哥小岛)的决定性的难题来了——接下来我拼搏的目标是什么?(“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对于他们,长期的囚犯,设想未来拼搏的目标是痛苦的,哈哈(苦笑)因为设想未来时总是会忘好的方面想——这是“hope”。那什么是好的呢?——外面的生活。而这意味着需要出狱。(“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以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他们都是见过“太阳”的啊!)

那些无期徒刑的囚犯们出狱,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等待假释被批准,还有一条则是越狱。然而影片中呈现的假释成功标准是如此的难以揣测,“你是否已经改过自新”,这个问题显然是无效的,不论是谁,都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是那些问问题的人(接下来称他们为判官)想要的,即便是那些判官经过专门训练,可以通过囚犯的各种表现揣测其内心里是否改过自新,但这掺杂着主观判断,而且内心里可能囚犯自己都不敢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改过自新,更别说判官与囚犯接触时间那么短,怎么确定囚犯改过自新???这十年一次的假释判断妥妥的形式主义,也许唯一的评判标准是——囚犯老了,不太可能继续危害社会了。走通这条路显然会花大把的时间,无异于坐一辈子牢,而且寄希望于别人,若是真想快快出狱,一定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然后就是第二条路,其实这条路并没有好到哪里,囚犯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在狱警的监视下,大摇大摆跑出去会直接被击毙;隐蔽一点则是安迪选择的挖隧道这条路,而这不仅要避开视线,还要藏好工具和隧道防范狱警的例行检查,处置挖出来的泥土,最重要的是——坚持。为了藏好工具,只能选择可能要花六百年才能越狱的小锄头,为了避开视线动工时间极其有限,这还仅仅是跑出去,后续还要担心如何躲避通缉。

出狱之日遥遥无期,想必若是这样,他们会再次回到来监狱第一个夜晚的状态,痛苦不已。

这种种困难难免让囚犯们感到早日逃离这个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们接受了现状,接受了自己将在狱中度过余生的现实,不愿再去想那些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hope”。

(“shit,I could never get like that”即便不愿承认,但也无计可施)

但时间还是不断往前走着,越狱不足,但干其他事有余,人不能闲着。他们仍然在想接下来我拼搏的目标是什么?但不愿再去想出狱后种种,转而是集邮、用火柴棍搭房子、做图书管理员(“监狱里的生活度日如年,有人集邮,有人用火柴棍搭房子。。。”),他们做着这些“相对出狱更容易的事”,但殊不知这是在麻痹自己,(是的,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活动在监狱外我们仍然可以进行的,现在他们这样做说明还是向往着监狱外的生活,他们为此甚至锻炼出“什么东西都搞得到”的技能,但就是不想着出去(我突然意识到))让自己满足于监狱生活的现状。狱内也是活,狱外也是活,无非是狱内多了些限制,(在外面的世界,可以吃饭的时候不用担心吃到虫子,上厕所的时候不用向别人获得许可,可以去任何地方,不必因为走出监狱大门被冠上越狱的罪名被射杀)但我已经习惯了,而且我的那些需要都已经满足了呀,何必一定要出去呢?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晃几十年过去,外面的种种全都淡忘了,自己的世界被压在的监狱里,除了监狱里的一切,自己一无所有了,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得知假释批准啦,可以出去啦,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但还是不得不出去。然后就是brooks的结局。

关于安迪,我想说说我对狱中生活的思考。我感觉狱中的生活和狱外生活的对比特别像我们近代的中国与西方的对比。

安迪为工友带来啤酒,安迪用自己的两周禁闭为狱友们带去音乐,安迪告诉狱友们,“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有些东西在你心里他们无法夺走,他们无法触及”——是属于你自己的。那就是希望!!!(而red那“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和他对hope的看法,想必他曾有过hope吧,但是痛苦。。。)

好了,现在说说安迪的hope吧,在对brooks结局的分析中,我明白了失去了hope是可怕的,现实中的很多人一生可能都不会体会到像brooks这样因为失去hope,在环境产生巨大变化后失去活下去的希望;等等等等!也许是有的!我想到了个常见的例子,有的大学生失恋后受不了打击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全部hope就是继续和另一半生活下去,失恋后,环境产生巨大变化,这个hope没有了,他们也没有了其他的hope,然后找不到生存下去的意义。那这样看来,brooks其实不能说是没有hope,他的hope自从选择——“狱内也是活,狱外也是活,无非是狱内多了些限制,但我已经习惯了,而且我的那些需要都已经满足了呀,何必一定要出去呢?”之后变成了好好在狱中生活(因为这里有他的伙伴,他的小事业),出狱后他这个hope没了,而他没有其他hope了,就。。。

好了,现在重新说安迪的hope,他的hope是多样的,不仅如此,而且是好的,我们提倡的;“安迪把臭烘烘的储藏室改建成了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帮助不少人获得了高中文凭(特别是汤米)(这些就不多说了)。他不会因为满足于现状轻易放弃自己的初衷,一周一封信写了六年,州政府想随便给点东西打发他,他转而一周写两封信,直到自己的目的达成。

可以说,安迪在牢里过得很好了,但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出狱的hope,而他最终也如愿以偿了。他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还让那些行为有问题的管理囚犯们的囚犯得到了惩罚。这是一个good ending

现在谈谈red所说的hope是危险的吧,前文也或多或少谈到了。好在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好结局。但让我们也想一想,也许安迪可能隧道还没有挖完,拉蔻尔那层屏障就被戳破了;或是说安迪即使等到自己假释通过也没能挖出去。那么安迪的努力,安迪那出狱的hope,可能带来的东西就没那么美好了。但是,不必多言,用加缪先生的话结尾吧。

攀登顶峰,这种奋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

安迪做到了